重庆财经学院教务处发布《关于做好2025届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通知》,首次明确2025届毕业论文将试行AIGC检测,这对所有即将毕业的学子意味着什么?本文将带您深度解读这份通知背后的重要信号及应对策略。

一、核心变化:首次引入AIGC检测,学术诚信管控升级

通知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在第四部分第2条中明确提出:**”学校将对2025届毕业论文进行’查重’检测和试行AIGC(即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检测”**。这是重庆财经学院首次在毕业论文管理中明确引入AIGC检测,标志着学校对学术不端行为监管手段的全面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还特别强调:**”AIGC检测结果将作为判定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依据”**。这意味着,依靠AI生成论文内容的行为将可能被学校认定为学术不端,面临严肃处理。

二、政策背景:响应国家顶层设计,防范AI写作风险

此次AIGC检测的引入并非孤立之举,而是与国家政策高度契合。通知特别提到了教育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教督〔2020〕5号)文件精神,以及《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4号)。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草案)》第六章第三十三条已明确规定:**”在获得该学位过程中如有人工智能写作等学术不端行为,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决定,可由学位授予单位撤销学位证书。”**这表明AIGC检测已上升到法律层面,学校此举是提前应对未来可能的法律要求。

三、时间安排:”尽早启动、节点前移”,留足应对时间

通知特别强调了”尽早启动、节点前移”的方针,要求毕业论文撰写时长不少于16周。从时间安排上看,各关键节点如下:

  • 2024年11月29日前:提交各专业毕业论文教学大纲、选题指南及指导书
  • 2024年12月13日前:确定指导教师分配情况
  • 2024-2025-2学期期初:进行中期检查
  • 2025年5月16日前:提交成绩汇总表
  • 2025年5月23日前:提交抽检材料

这一时间安排意味着2025届毕业生将有充足时间进行论文准备和修改,学校也为AIGC检测留出了足够的操作空间。

四、应对策略:如何在AIGC检测背景下完成高质量毕业论文?

  1. 选题策略优化:通知要求50%以上的选题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或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这也是规避AIGC检测风险的关键。选择与实践结合紧密的选题,自然会增加原创性和个性化内容。
  2. 充分利用导师指导:通知明确限制了导师指导学生人数,初次指导不超过5人,有经验的不超过10人,这为学生获得更多指导机会创造了条件。应充分与导师沟通,确保论文方向和内容符合学术规范。
  3. 多元化创新模式:通知鼓励”采取灵活多样的毕业论文创作形式”,学生可以积极探索符合专业特点的创新表达方式,而非局限于传统论文格式。
  4. 了解AIGC检测原理:AIGC检测通常会分析文本的风格一致性、逻辑连贯性、术语使用精准度等多方面因素。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应重视个人写作风格的培养和专业术语的准确使用。

五、AIGC检测技术解析:DetectAIGC如何识别AI生成内容?

据了解,DetectAIGC是一款专业的AI生成内容检测工具,其官网为ai.detectaigc.com。该工具采用先进的AI检测技术,能够识别包括但不限于ChatGPT、Gemini、Claude、文心一言、通义千问等多种AI模型生成的内容。

DetectAIGC的检测原理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 分析文本的上下文关系和逻辑连贯性
  • 识别AI模型常见的表达模式和风格特征
  • 检测统计分布特征与人类写作的差异
  • 评估专业术语使用的精准度和一致性

该系统会生成详细的可视化AIGC检测报告,并给出AIGC值,表示论文中内容片段存在AI生成可能性的概率。

六、结语:学术诚信与AI时代的平衡之道

随着AI技术的发展,学术界对AI内容生成的态度正经历从警惕到规范的转变。重庆财经学院引入AIGC检测,既是对学术诚信的坚守,也是对AI时代学术规范的积极探索。

对2025届毕业生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通过合理利用AI工具辅助研究与写作,同时保持学术诚信和原创思考,才是应对AIGC检测的最佳之道。毕竟,大学毕业论文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学术素养,而非仅仅获得一个形式上的学位证书。

希望广大财经学子能够认真对待此次政策变化,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完成真正体现个人学术能力的优秀毕业论文!


注:本文由”AIGC检测”公众号原创发布,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学校政策,促进学术诚信建设。如需了解更多关于AIGC检测的信息,请访问官网ai.detectaigc.com。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627831760

 

邮件:307261949@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9:30-20:30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