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师范学院教务处发布了《关于开展2025届本科毕业论文AIGC检测的通知》,引发了广大应届毕业生的高度关注。作为一名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四学生,你的毕业论文质量不仅关系到能否顺利毕业,更是对自己学术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今天,我们将为大家深度解读这份通知,帮助你在AIGC时代下合规完成毕业论文。

一、通知要点解析

1. 检测对象与内容

本次检测覆盖贵州师范学院全体2025届本科毕业生,检测内容为毕业论文(设计)全文。这意味着无论你是哪个专业的学生,都需要接受AIGC检测。

2. 检测流程详解

通知明确了两个检测阶段:

  • 学生自检阶段:学校为每位毕业生提供一次免费的AIGC检测机会
    • 账号:学号
    • 初始密码:Aa+身份证后六位(注意”A”为大写)
    • 如需再次检测,可自愿付费进行
  • 指导教师审核阶段:指导教师根据检测结果进行指导和审核

3. 检测标准与要求

这是最关键的部分,请务必注意:

  • AIGC检测比例不得超过30%
  • 校级优秀毕业论文的AIGC比例不得超过20%
  • 定稿版论文的AIGC检测报告必须装入论文档案袋

二、政策背景解读

为什么学校要开展AIGC检测?这与当前的学术环境和政策导向密切相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草案)》第六章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在获得该学位过程中如有人工智能写作等学术不端行为,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决定,可由学位授予单位撤销学位证书。

随着ChatGPT、文心一言等AIGC工具的普及,使用AI写论文的现象日益增多。学校开展AIGC检测,既是对学术诚信的维护,也是对学生负责任的表现。

三、应对策略与建议

作为2025届毕业生,面对AIGC检测,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1. 正确认识AIGC工具的定位

AIGC工具可以作为辅助工具帮助你理清思路、收集资料,但不应该替代你的思考和写作。使用AIGC不等于学术不端,关键在于如何合理使用。

2. 合理降低AIGC比例的策略

  • 保持个人风格:AI生成的文本往往风格统一,缺乏个人特色
  • 增加原创案例分析: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观察
  • 添加个人见解与反思:这是AI难以模拟的部分
  • 丰富引用与注释:合理引用文献并做好注释
  • 重视文献综述质量:展示你对研究领域的熟悉程度

3. 检测前的自查步骤

在提交学校官方检测前,你可以:

  • 对论文进行分段检测
  • 重点修改高AIGC比例的段落
  • 确保论文结构逻辑合理,避免AI常见的逻辑断裂

四、AIGC检测技术解析

AIGC检测技术是如何识别AI生成内容的?主要基于以下几个维度:

  1. 语言模式分析:AI生成文本通常有特定的语言模式和风格特征
  2. 上下文连贯性:AI在长文本中的上下文连贯性往往存在问题
  3. 复杂度分析:AI生成内容的复杂度分布与人类写作有明显差异
  4. 信息熵检测:人类写作的信息熵分布更加自然

面对越来越复杂的检测技术,简单的调整句式或替换词汇已不足以逃避检测。唯有真正理解研究内容,融入个人思考,才能写出既通过检测又有学术价值的论文。

五、专业检测工具推荐:DetectAIGC

在学校提供的免费检测机会之外,我们强烈建议使用专业的AIGC检测工具进行提前自查。DetectAIGC作为专业的AIGC检测平台,具有以下优势:

  1. 全面的检测范围:覆盖ChatGPT、Gemini、Claude、文心一言、通义千问、智谱AI等主流AI模型
  2. 精准的检测算法:采用先进的多维度分析技术,检测准确率高
  3. 详细的可视化报告:提供段落级别的AIGC可能性分析,帮助精准定位问题区域
  4. 安全可靠的隐私保护:采用先进加密技术,确保论文内容不被泄露

与学校使用的检测系统相比,DetectAIGC提供更详细的检测报告和修改建议,帮助你在正式提交前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

使用方法简单:

  1. 访问DetectAIGC官网:ai.detectaigc.com
  2. 输入论文标题、作者信息
  3. 粘贴或上传论文内容(建议去除封面、目录,仅提交正文)
  4. 提交检测,获取详细报告

计费方式:20.00元/4万字,不满4万字按4万字计算,性价比极高。

六、结语

AIGC检测不是为了限制学生使用新技术,而是为了引导大家更加合理地利用这些工具,培养真正的学术能力和创新思维。希望每位2025届的毕业生都能正确看待AIGC检测,将其视为提升论文质量的契机,而非阻碍。

在毕业论文这条关键路上,提前做好准备,合理运用工具,相信你一定能顺利通过检测,完成一篇既满足学校要求又体现个人能力的优秀毕业论文!


本文由”AIGC检测”公众号原创发布,旨在帮助2025届毕业生更好地应对AIGC检测,欢迎关注我们获取更多学术诚信与论文写作指导。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627831760

 

邮件:307261949@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9:30-20:30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