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写作工具的普及为内容创作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引发了对学术诚信和原创性的担忧。如何区分人类创作和AI生成的内容?”AIGC检测”应运而生,提供了一种科学有效的检测方案。今天,我们以一篇题为《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的论文为例,深度解析AIGC检测报告,带你了解AI检测背后的技术与原理。

(一) 精准画像:总体检测结果

报告首先呈现论文的基本信息和核心检测结果,如同给论文做了一次”体检”:

  • 论文标题: 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发展
  • 作者: 演示
  • 检测字数: 12178字
  • AI疑似字数: 10792字
  • 全文AI占比: 80.78% (检测时间:2024年11月12日15:46:03)

高达80.78%的AI占比,预示着这篇论文的原创性可能存在问题。

(二) 广域覆盖:支持模型与检测原理

“AIGC检测”覆盖了主流的AI写作模型,包括ChatGPT系列、Gemini、AI Claude、文心一言、通义千问、智谱AI等。其检测原理基于深度学习技术,通过分析文本的统计特征、语义模式和句法结构等,识别AI生成的痕迹。简单来说,就像”语言指纹”识别,AI生成的文本往往具有独特的模式和规律。

(三) 多维度分析:AI写作比例分布

报告进一步细化AI写作的比例,提供更全面的分析视角:

  • AI写作: 49.98% (高度疑似)
  • 疑似AI写作: 38.64% (一定概率)
  • 人写作: 11.38%

三种分类体现了检测结果的置信度,更科学地评估AI参与程度。

(四) 可视化呈现:片段分布图

片段分布图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了不同写作来源在文章中的分布情况。用户可以直观地了解哪些部分可能由AI生成,哪些部分是人工创作。

(五) 明察秋毫:片段指标列表

报告的核心在于片段指标列表,它提供了细致入微的检测结果:

序号疑似AIGC片段占全文比AIGC值疑似程度
1… (此处省略具体片段内容)3.71%0.8845较高
24.44%0.8498较高

表格清晰地列出了每个疑似AI生成片段的位置、占比、AIGC值和疑似程度。AIGC值越高,表示该片段由AI生成的可能性越大。

(六) 原文呈现:便于比对分析

报告附带了论文原文,方便用户将检测结果与原文进行比对,更深入地理解AI写作的痕迹以及检测的准确性。

(七) 科学解读:须知与局限性

为了避免误读,报告明确了其局限性:

  • 报告为AIGC率检测系统自动生成,仅供参考,AIGC值与文章质量无关。
  • 当前版本仅支持中文内容检测。
  • AIGC值≥0.5,即为疑似AI生成,值越大,可能性越大。
  • “片段”为检测自动划分,可能与原文“自然段”不同。
  • 检测结果受训练数据和算法的影响,存在一定的误差。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627831760

 

邮件:307261949@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9:30-20:30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